欢迎访问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官方网站!我单位真诚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单位概况

按照《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整合优化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所属事业单位的批复》文件,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〇二地质队更名为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2023年3月23日,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正式挂牌。该队为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责为: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提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核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生态地质、遥感地质、地理信息、生态修复、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及环境样品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服务,参与地质类综合科学技术研究,完成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始建于1955年,是一支以地质找矿为主的综合性地勘单位,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地区唯一从事地质找矿与矿产勘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的专业技术队伍

一、人才队伍及组织结构

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拥有固体矿产勘查、地质钻探、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评估)等7个甲级资质,工程勘察专业类及劳务类、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调查、地质实验测试、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等6个乙级资质,并拥有与之配套的机械设备和仪器。下辖9个公共管理内设机构、14个生产业务实体以及6个法人公司

二、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建队60余年来,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转战巴蜀大地,艰苦跋涉,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撷取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全国各地普查勘探了煤、硫、铁、铜、铝、锌、钒、铀、石英砂、金、石灰石、白云岩、耐火粘土等矿产50余种,累计探明各类矿产资源储量68.5亿吨。为完成国家任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提交的大、中型成果报告500余份,有30多项获部、省、市找矿科研成果奖、科学技术贡献奖。先后荣获“先进单位”、“地质找矿工作作出重大贡献单位”、“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先进集体”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十余项,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职工20人次,多次被宜宾市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宜宾市市级文明单位,涌现了四川省地灾防治卫士、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地矿局首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扶贫先进个人等众多具有社会影响的典型人物。

三、对接、融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成绩显著

多年来,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自觉肩负时代使命,利用自身地学专业优势,紧紧围绕地方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需求,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民生方方面面,工作成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肯定完成了大型矿产地如川南水泥厂配套原料矿产地、珙县巡场万年仓水泥石灰岩、重庆铁路分局玄武岩矿山勘探工作;蜀南竹海温泉、筠连巡司望月泉温泉、犀牛温泉、宜宾观斗山温泉等系列水源地勘查评价;重要城镇供水水源地勘探施工;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及防治预案的制定。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完成了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200余处,提交各类地质报告500余份;承接工业及民用建筑基础勘察、施工与公路、隧道、水利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等400余处;提供金属、非金属矿产地百余处,为推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战略合作方面。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先后与叙州区、屏山县、珙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宜宾市应急管理局签订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及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持战略合作协议。矿产经济方面。针对宜宾广泛分布的硫铁矿尾矿及其他可利用非金属矿资源专门成立了课题组,通过近两年的科研攻关,专题研究已初见成效。四川省地矿局批复在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挂牌设立全局科技平台―四川省非金属矿业研究院,积极探索探、采、选、加工、研发、应用一体化产业链,积极推动宜宾地区非金属矿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修复方面。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配合市、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完成了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两岸各10公里范围内、生态问题严重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工作,现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目前正配合市局完成全市工矿废弃地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人才交流领域方面。2018年以来,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先后派遣了10名优秀技术干部到区县自然资源局挂职副局长、市局职能科室挂职副科长、3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市局协助开展本专业技术工作,人才交流实现了常态化,为自然资源系统注入了新生力量。

四、参与抢险救灾取得突出成绩

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积极参与汶川“5.12”、芦山“4.20”、康定“11.22”、云南昭通“8.3”、屏山“8.16”、长宁“6.17珙县1.3”、兴文“12.16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承担了艰巨的地质灾害排查、安置区危险性评估任务和百余处重大地质灾害勘查和治理工程设计任务。先后完成了向家坝库区工程地质研究及地质灾害调查,蜀南竹海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宜宾芙蓉矿区白胶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长宁县硐底镇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勘察、盐边县鱼门镇二滩电站库岸滑坡治理施工、参与了三峡库区和汶川地震灾区多项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在抗震救灾、抢险一线,活跃着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人的身影。

五、“走出去”坚守国外市场

2006年起,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大力响应地勘事业走出去的号召,陆续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国、莫桑比克共和国、巴基斯坦开展地质勘查、钻探施工、岩矿石测试分析等对外工程和地质技术服务,在国外开辟了广泛的地质市场,开创了地质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特别是在老挝国的10余年的连续奋战中,该队从空白的找矿区域做起,步步扎根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在老挝已找到13条金矿成矿体,圈定发现4个钨矿体的成矿靶区,探获金资源量5.2吨、铝土矿石资源量6388万吨、白云岩矿石资源量1996万吨。其中铝土矿和白云岩矿石已经建设开发,钨矿和金矿的良好找矿前景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

    六、扎实开展“地质+”战略

新时代下,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凝聚人心斗志,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砥砺奋进磅礴之力,着力“五个地矿”建设,致力于“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大力实施“地质+”战略,全方位融入宜宾今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加快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的宏伟新征程。

“地质+非金属矿”战略 深入推进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0204月,“四川省非金属矿业研究院”在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挂牌成立,秉持地质矿产“找用结合”的思想,整合“资源、技术、资本、市场”各方优势,致力打造非金属矿资源“调查、研发、探、采、选、加工、市场应用”一体化矿业产业链。非矿院的建立,填补了川南非金属矿研发领域的空白,为传统矿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特别是近期开展的硫铁矿尾矿资源化利用技术突破,为长江生态环境还清历史欠账提供技术保障、为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地质+地灾防治”战略 地灾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成立了地灾防治领导工作小组,建立了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预案,完善了年度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常态化防治工作方案,加强了专业人员技能培训,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做好长宁6.17地震灾后重建地质工作;在高县成功试用自动化监测,打造“人防”向“技防”转变的科技防灾示范;加强区县地灾防治汛期驻守督导、技术支撑服务,参与了“8.18”抗洪救灾等应急抢险治灾工作。

“地质+文化旅游”战略  四川省文旅普查宜宾率先收官。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作为宜宾文旅普查的牵头和技术支撑单位,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强组织、抓落实,把好文化和资源普查工作的“方向盘”;学经验,创模式,布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作战图”。本着“科学普查,创新普查”的理念,依托3S 技术用于强化资源点的识别、定位、存储和管理分析,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在所负责的各县(区)建立分级负责机制,切实把责任落到人头,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全省175个非试点县区中率先完成了县级评审,普查成绩良好。

“地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做建设美丽中国的践行者。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积极向环保、新能源领域进军,与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签订了《宜宾三江新区地热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三方合作战略协议》;在全域土地整治和矿山生态修复方面主动作为,完成了宜宾市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南溪区长江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叙州区长江干支流沿岸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珙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风险区划项目,以及象鼻-明威连接线建设用地勘查论证、宜宾神德农业公司种猪场暨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论证报告等项目,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

服务、服从于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地质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国民经济发展到什么地方,地质工作就要跟进到什么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四川省第十二地质大队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充分发挥我队在自然资源行业的地质技术优势,不断提升地勘队伍服务、服从于自然资源管理的能力,持续加大宜宾市地质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积极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贡献地质人的智慧和力量。

新大门1.png